九强生物血栓四项 | 为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VT)风险预测点亮新视角

发布于:2024-12-27

文章来源:[中文]九强生物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11日发布《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2.5%。

未来中国老龄化会持续加速,而老年人出现的创伤性骨折也会持续增加。对创伤性骨折后导致的血管内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导致深静脉血液处于病理性凝结状态,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DVT就会发生。DVT血栓形成后较难自行消融,多扩散至深静脉主干,且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病率较高。DVT发生后若血栓脱落则会引发肺栓塞等,病死率较高。基于此,希望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 DVT风险评估提供血清指标依据!



创伤性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因创伤性骨折多合并运动功能障碍,且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基础疾病较多,导致患者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褥疮及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预后。


DVT多表现出患处肿胀、较强疼痛感患处皮肤青紫与可扪及条索物等,若未能及时处理,则会引发多项后遗症甚至是血栓脱落而导致的死亡,因此需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进行预测并及时干预。


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7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凝血指标及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进行分析,旨在为此类患者术后DVT风险进行评估,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结果

01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骨折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APTT、PT、术后止血药物使用、术中输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FIB、D-D、TAT 、PIC、t-PAIC、sTM 显著高于非 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02  

FIB、D-D、TAT、PIC、t-PAIC、sTM预测患者术后发生DVT的ROC分析

FIB、D-D、TAT、PIC、t-PAIC、sTM预测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ROC曲线见图1、2。


03  

骨折患者术后发生 DVT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FIB>4.766g/L、D-D>4833.945 ng/mL、TAT>6.077 ng/ml、PIC>1.089 μg/mL、t-PAIC>7.754 ng/mL、sTM≥8.552TU/m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本次研究显示,DVT组FIB、D-D、TAT、PIC、t-PAIC、sTM 显著高于非DVT组,提示FIB、D-D、TAT、PIC、t-PAIC、STM可能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风险有关。


机体凝血主要依靠凝血因子与抗凝因子,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凝血、抗凝血机制处于动态平衡。创伤性骨折发生后骨折端骨片碎屑及破损微小软组织通过血管进人血液循环系统,凝血机制被激活,炎性介质释放进血液,因此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凝血机制亢进进而出现DVT。同时由于创伤性骨折需行手术处理,清创、复位及缝合等治疗手段均会损伤凝血系统,加重应激反应,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肢体活动减少从而降低血液流速,加重DVT程度。


为明确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笔者行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FIB>4.766 g/L、D-二聚体>4833.945 ng/mL、TAT>6.077 ng/mL、PIC>1.089 μg/mL、t-PAIC>7.754 ng/mL、sTM>8.552 TU/ml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提示在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风险进行预测时,应对其凝血指标及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密切监测,以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九强血栓四项产品介绍


▫ 方法学: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 样本类型:枸橼酸钠血浆

▫ 校准质控:随盒赠送

▫ 适用机型:全新三款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具有占地小,测试速度快,灵活性高等优势,可以满足多种终端客户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勇,鱼红进. 凝血指标及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对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M]医学临床研究:1671-7171(2022)05-0713-04



END

文章来源:九强生物

责编:Echo

校对:Pretty、Miss 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