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强新闻

专业文章:痛风与高尿酸血症

发布于:2016-08-18

文章来源:

  痛风的罪魁祸首为嘌呤及尿酸代谢障碍,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和痛风石引起的慢性关节炎。而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脏损害远远没有引起痛风患者的重视,因此导致的尿毒症正在逐年增加。

  痛风肾损害进展缓慢危害大

  痛风肾损害主要表现为痛风性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路结石。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并引起炎症反应,或尿酸结晶沉积引起尿路阻塞。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酸和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在不知不觉中发病,而且进展缓慢。还有约20%的病人并发尿酸性结石,可出现肾绞痛、血尿或尿中排出尿酸石。

  早-中期痛风性肾病进入此期的病人尿常规检查已有明显改变,蛋白尿变为持续性,尚可发现红细胞或者管型。病人可出现轻度浮肿及低蛋白血症。部分病人可有血压高、腰酸、乏力、头昏、头痛等症状。如果做有关的肾功能检查,如肌酐清除率、酚红排泄试验、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等,则可发现有轻至中度肾功能减退,但血中尿素氮与肌酐尚不会有明显升高。

  晚期痛风性肾病浮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更加明显,并可出现贫血。最突出的表现是肾功能不全的加重,尿量逐渐减少,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只能依靠人工肾维持生命。

  要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预防痛风肾损害的关键是控制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结晶在肾脏沉积。痛风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要加强痛风发作间隙期及慢性期的治疗,降低血尿酸水平,并碱化尿液使尿酸水平下降,减少痛风的复发,才能有效防止痛风肾损害的发生。

  虽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不是同义词,但持久的高血尿酸会造成尿酸盐沉积和组织损害。高尿酸血症因其隐匿、无症状,极易被忽视,而定期进行尿液常规、肾功能和超声检查,尤其是24小时尿尿酸、蛋白等定量,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早期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如果男性血尿酸大于420umol/L、女性血尿酸大于360umol/L时,就需要降尿酸治疗,而且必须根据肾功能状况调整用药剂量。

  痛风发作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控制关节炎症状,缓解期同样需要治疗,主要是维持血尿酸在正常范围,预防痛风发作。目前有关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药物很多,但用药不当不仅不能治疗疾病,甚至可能事与愿违,越治越严重,所以规范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非常必要。

  要重视间歇期的治疗用药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服药将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控制在正常水平。如果服用降尿酸药物一段时间后因痛风不再发作而停药,血中尿酸不久会再度升高,通常痛风也会再度发作。所以即使暂时不痛还是要坚持服药。

  痛风治疗的主要目的痛风在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使用降尿酸药物使血尿酸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防止关节炎急性发作、防止痛风石形成及减轻肾脏损害。为保证降尿酸治疗有效,**长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用碱性药物(如苏打片)、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等,并定期复查血尿酸以观察疗效。一旦发现尿检异常,如蛋白尿、镜下血尿或管型尿,甚至肾功能异常,要及时到肾脏专科就诊。

  痛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促尿酸排泄、控制炎症、避免关节毁损和肾功能衰竭。对于尿酸生成增多为主的患者,重点在抑制尿酸生成;对有结石或尿酸排泄本来就很多的患者要慎用促尿酸排泄药。此外,在疼痛急性期和缓解期用药也有很大不同。当肾功能有损害时,药物剂量还得根据肾功能情况进行调整。

  痛风病人要严格遵守膳食原则

1. 低嘌呤饮食。

  宜选含嘌呤低的食物,如面粉、洋葱、水果、牛奶、鸡蛋等;禁用含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大脑和各种肉汤、肉汁、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小虾、扁豆、黄豆及菌藻类;粗粮、菠菜、花菜、蕈类、扁豆、禽畜肉类等食物含嘌呤,应合理选择。

2. 多饮水。

  每天的饮水量应达到2500毫升~3000毫升,多吃含水分多的水果和食品。

3. 限盐。

  以每天2克~5克为宜。

4. 多吃碱性食物。

  蔬菜、水果属碱性食物,碱性环境能提高尿酸盐溶解度,且这类物质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尿酸盐溶解,有利于尿酸排出。

5. 禁食刺激性食物。

  禁用辛辣、刺激性食品,戒烟酒。

 

 

 

 

 文章来源:健康报

  凡注明“来源:XXX”“转载(自):XXX”、“摘自: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